商场如战场除了时势变幻莫测时势背后的操纵者也费尽心机人们依然记得1819世纪的淘金热一位美国移民发现了金
(资料图)
商场如战场,除了时势变幻莫测,时势背后的操纵者,也费尽心机。人们依然记得,18-19世纪的淘金热,一位美国移民发现了金矿后,另一位冒险商人、操纵者、土地投机家使金矿发现的消息扩大到全世界。于是很多人开始抛弃主业,不惜一切代价前往加利福利亚等金矿所在地淘金。 不过,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试图淘金者并没有捡到遍地的黄金,而是成为周边提供各种消费的商家的“韭菜”。令人感叹的是,如今互联网巨头遍地撒网跑马圈地的情景,与当时淘金热的情景何其相似。 尤其是在电商模式日渐成熟的当下,物流快递行业的日渐拥挤,与昔日的淘金热无异,虽然少数玩家因为入局时间早斩获颇丰,但是大多数玩家却被资本游戏“套牢”,甚至难以自拔。例如,京东背书的达达集团,就自2017年以来,累计亏损超过百亿元。 这也意味着,其商业模式实现规模化盈利的能力十分存疑。那么,是什么阻碍了达达的净利润转正?让其长期难于打破物流行业难于盈利的魔咒?答案恐怕并不简单。 1 Q1再亏3.5亿,背靠大树不好“乘凉” 5月11日美股盘前,达达(DADA.US)公布2023年一季度业绩。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公司净营收27.76亿元,同比增长27.2%。不过,报告期内,公司净亏损3.5亿元,虽然较上年同期6.04亿元大幅收窄,但是依然没有扭转亏损的命运。 对比达达过去数年的财报,不难看出,达达虽然一直强调关键经营性指标表现持续向好,正在高质量增长。但是其持续亏损,却是不争的事实。在长期无法自给自足之下,达达也陷入了只能依靠融资“续命”的怪圈里。 对此,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也表示非常无奈。正如华尔街一位知名的证券分析师,在其博客上,对“没有现在,只有未来”的独角兽企业发出这样的感叹:华尔街其实已经受够了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模式一个个牛出天际,但在经营中却亏到底的所谓独角兽公司。 在他看来,资本市场评价投资标的的实际价值,逻辑已经完全转变。甚至以前只看公司未来是否值钱,不看公司现在是否赚钱的投资方法论,也被全面推翻。而华尔街分析师的共识是:在大谈愿景之外,企业实现正向盈利,仍然是判断一家好公司的重要标准。 很显然,达达就被这样的标准排除在外。要知道,达达成立至今已约10年,却离收支平衡相差甚远,因此其在资本市场似乎也不受“待见”,截至美东时间5月26日收盘,13.60亿美元的市值,相比其巅峰时期的160亿美元,已缩水殆尽。 由此可见,达达集团追求盈利赚钱,或许远比与同行比物流速度、比跑腿速度,更加紧迫。值得注意的是,达达集团在被京东“收编”后,这样的窘况并无明显改观。 2016年,京东宣布与达达完成合并,并向达达投资2亿,成功获得达达集团47.4%股权。之后,京东又对达达进行多轮融资,稳坐第一股东的位置。 据了解,彼时,京东将整个京东到家的资产和业务团队注入了达达,但新达达仍保持独立运营,主业由众包物流和超市生鲜O2O两大板块构成,两个月后的“618”,达达骑士已经开始接京东的订单了。 不过,或许连刘强东也未曾想到,有京东多轮资本加持的达达,如今却几乎成了京东的“包袱”。因此,业内很多人士表示:刘强东对达达看走了眼。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刘强东“收购”达达,或另有“企图”,那就是涉足即时配送市场,扩大版图范围,同时减少京东物流建设的时间成本。事实证明,刘强东确实遂了心愿。 京东入主达达后,旗下的京东到家也迅速成长为即时零售配送赛道的头号玩家,并于2020年顺利登陆美股资本市场。与此同时,达达的订单规模也水涨船高,并在商超即时零售、社会化即时配送两个领域,都拿下了市占率第一的好成绩。 不过,即使达达集团背靠京东这棵大树,其运营成本和营销成本高企的问题,依然没有有效解决,因此连年亏损,似乎已经成为达达集团的“习惯”。据了解,2023年达达集团的总成本和支出为29.74亿元,2022年同期为26.64亿元。而相比其27.76亿元的营收规模而言,这种成本也让达达集团不堪重负。 以其运营和支持成本为例,第一季度该部分的成本为14.37亿元,而2022年同期为12.70亿元。据官方解释称,这部分开支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向各种连锁商家提供的城市内送货服务的订单量增加,导致骑手成本增加。 由此可见,在达达的成本无法降低至可控范围内之前,达达集团想要盈利,或许道阻且艰。 2 行业内卷,价格战难助达达突围 如前文所述,达达集团创业10年,依然在走“牺牲利润、追求规模”的老路,而导致其长期无法盈利的,是其销售、营销费用迅速扩大。据其2022年财报显示,2021年总成本和费用进一步增长到96.02亿元,去年同期则为75.65亿元。 其中,用于销售、营销的费用最为明显,增速达到约85%。达达就此指出,一是由于对京东到家消费者的激励增加,二则是公司业务增长。只是,在规模增长的同时,却增收不增利,达达集团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而达达集团除了因为内部成本高企,从而导致入不敷出外,其外部面临的行业竞争日渐巨大,不得不打的“价格战”,也是导致其毛利率下滑,盈利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2020中国即时配送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不只是美团,整个物流配送行业的企业,从“送外卖”到“送万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随着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行业内卷也随之加剧。 以与达达合并的京东到家所在的即时配送为例。众所周知,过去几年,饿了么、美团、顺丰等大厂纷纷跑步入场,甚至上线全新品牌进行超前布局。而点我达、闪送等后起之秀也在瓜分达达的即时配送市场。在这样的行业格局之下,达达难免因为竞争压力而陷入价格战。 而在盈利能力尚未得到验证前,其与美团、顺丰等头部玩家拼刺刀,显然缺少胜算。因为除了价格以外,如何拼速度、拼服务,也是摆在达达集团面前的几道坎。 与此同时,达达与京东牵手,虽然壮大了京东的即时配送业务,却因为达达集团与京东集团的深度绑定,而患上了“京东依赖症”,想要拓宽版图,对外寻找更多的业务增长点,恐怕也将知易行难。 3 创始人离职,达达集团何枝可依? 去年8月中,达达集团创始人蒯佳祺离职,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接任。很多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结局或许早有预兆,只是终究还是提前发生了。 据了解,2014年,蒯佳祺创立达达物流,适逢外卖行业的野蛮生长。时至2016年,达达旗下管理的130万名配送员穿梭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为各个外卖平台日均配送超过百万单,被称为“众包物流领域的滴滴”,先后获得了来自红杉、DST等公司共计7亿美元的融资。 不过,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互联网行业并购高发的那几天,达达也因为行业整合期,而拒绝了阿里、美团等巨头抛来的橄榄枝,选择了与京东“联姻”。彼时,京东集团以京东到家的资产、京东集团的业务资源以及2亿美元现金换取新达达,成为达达集团单一最大股东。 令人唏嘘的是,如今的京东需要集各个业务板块的权力于一身,与美团、顺丰等劲敌决一雌雄。因此,在达达集团内部,也便没有了蒯佳祺的位置。 要知道,蒯佳祺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当初拒绝阿里和美团,选择京东,因为“还是希望达达能独立发展”。不过如今看起来,其当初的想法或许过于“天真”。 实际上,去年2月份京东增持达达,将其持有的达达集团股权增至52%,已是其离开达达集团的前兆。背后的原因也显而易见:一方面或许是京东对达达长期需要依赖京东“输血”,却一直“增收不增利”的业绩表现,不甚满意。另一方面,同城零售赛道经过几轮博弈,已经进入决赛期。京东亲自下场,也是外部压力驱使,或许也不得不为之。 只是,最熟悉达达集团业务的创始人,都难以依靠京东的资源、资本让其扭亏为营。京东亲自接管,就能改变达达集团的命运吗?对此,达达集团的投资者,似乎依然是信心不足。由此,未来的达达集团的命运,将何枝可依,依然是个未知数。 4 结语 作为最低调的物流企业之一,达达集团早年的发展,可谓悄无声息。不过,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达达集团也不得不寻找到一个“好婆家”。于是,京东便成了其最后的归宿。 只是,背靠达达集团,也没能改变达达空有规模、却难于盈利的困境。之于京东而言,达达集团的使命或许已经初步完成。只是,长此以往,其给京东带来的包袱也越来越重,达达集团之于京东,到底是一块肥肉还是一只鸡肋,就另当别论了。 无论如何,整个物流即时配送行业的对手,留给京东给达达集团改命的时间,恐怕已经不多了!关键词:
教育 23-05-30
明星 23-05-30
安全 23-05-30
存储 23-05-30
综艺 23-05-30
教育 23-05-30
明星 23-05-30
教育 23-05-30
资讯 23-05-30
存储 23-05-30
安全 23-05-30
资讯 23-05-30
明星 23-05-30
综艺 23-05-30
明星 23-05-30
教育 23-05-30
资讯 23-05-30
安全 23-05-30
存储 23-05-30
明星 23-05-30